Thursday, December 29, 2016

臨死前談死



因為我的身體已經「玩爛咗」的緣故,或者今年我應該死一死,只可惜這事我未能作主。死其實很好玩,當然,我們都從旁人的角度看到死,我們只見到死者的死,見到死者的屍體,而屍體的面孔又難得俊朗、屍身也未必齊整,這種種都培養了我們對死的偏見,世上的偏見儘多,未有如對死的偏見那麼牢不可破。

至於死的主觀感受如何,那才是判斷死好不好玩的最有力理據。而這些主觀感受又隨死者而去,生存的人不得而知,那就難以對死做出公道的評價。幸好,世界上有一種怪事叫「死過返生」,為這個題目打破一個缺口。

近代收集死過返生個案做研究最出名的要數美國的穆迪博士(Dr. Raymond Moody),他收集了一百五十個這類死過返生的個案,對「瀕死經驗」歸納出十五個特點,或者會令你對死刮目相看。由於我沒有第一身經歷,以下只能從他的書《Life after Life》抄撮成文,供諸君參考。

這十五個特點,也不是全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也沒有嚴格的先後次序,有的人有這些,有的人有那些,但都表現得有個典型。例如:當一個人開始體驗死的時候,首先聽到一些令人不安的噪音,有點類似鈴聲或嗡嗡聲,有的人到響亮的滴答聲,有的是嘭嘭聲、吼叫聲或有如狂風的呼嘯聲;不過亦有些人聽到最美妙莊嚴的旋律。

接著,感到自己快速穿過一條狹長黑暗的通道,速度非常快,有點像坐過山車,而且往往伴隨著噪音。或者一邊在一條黑暗中滑行,一邊聽到叮叮叮的鈴聲。那通道有人說如下水道、一個圓柱體、一個洞或一口井,也有些人說穿過漆黑一片的山谷(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那是《詩篇》第二十三章第四節的情節。也有人說自己倒過來通過一條漏斗形的通道走出驅體。這令我想兩件事:一件是法科招魂時要搖鈴;俗傳鈴聲招惹鬼魂而忌掛風鈴似乎也不是全無道理。另一件是藏傳佛教講過臨終時人從不同的孔竅流出就會有不同的投生之路,例如從口中出就會投生餓鬼道、從眼中出就投生人道,從梵穴出就投生天道,從大小便處出就投生地獄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不過也有人雖然沒有修煉過藏傳佛教的頗瓦法,頭頂的梵穴理應沒有打開,但都講過是由頭頂進出軀體。

又或剛死時發覺置身漆黑空間之中,死者不但不感到害怕,反而覺得舒坦放鬆,無憂無慮,強烈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完整感;甚至有人雖然在身外眼見自己肢體殘缺的屍體,但自覺完整無缺。我想大概是擺脫了長久依附的肉身的感覺。我們不就是畢生背負著自己的屍體四圍走嗎?只是那具屍體未腐爛而已。一旦拋卻,豈不輕鬆?

由於已經脫離了自己的身體,很多人都講他們在他們屍體附近旁觀他人搶救他們,例如他們自覺飄浮到病房的天花板,居高臨下看著醫生和護士搶救他們。又或者站在意外現場,看著其他人拖出他們的屍體。

當然,很多人這個時候仍然未搞清楚發生甚麼事,覺得一切都好神奇,甚至難以接受。有的人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想法子鑽回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知怎樣做;也有人坦然面對自己已經死去的事實。

脫離肉身之後,「我」也不是無形無質,有人說成了一個不佔空間有意識的點,但多數人都說會進入新的「軀殼」,或者叫靈體容易明白——這和人們一般所說的「鬼」很吻合——靈體通常有一定形狀,有的說是不定形的煙霧,有的說和平時的身體一樣,透明的但又不完全透明,也有人說是圓形,但是有底也有頂,有肢體,也仍有肢體的感覺。不過對肌肉運動失去知覺,失去了原本習慣了的對體重、運動、位置的感受。反而體驗到飄浮感和失重感,覺得自己飛昇起來,飄浮到天花板上或半空中。有人說對溫度失去知覺,但不少人反而覺得很舒適、很「溫暖」。視覺、聽覺比平時靈敏,想看哪裏就能看到哪裏,而且可以看到很遠很遠;至於其他人的說話,不是直接聽到對方的言語,而是對方的意思直接去到自己的意識,這應當是所謂的「他心通」。但沒有人提嗅覺和味覺。至於意識就更明晰,思維比平時迅速敏捷,事情的前因後果一看就懂,不用想第二次。

脫離肉體之後,對時間也會有特別的感受,有人說時間過得很快;有人說在現實中極短的時間裏面感到時間很慢地推移。總之,用平時的語言很難表達那時體會的時間。

亡者能看到人、知道人的想法,但沒有人看到他、聽到他。由於和在世的人無法溝通,不少人會感到孤立無援,有被完全隔離之感。

不過這種無助和寂寞之很快就結束,因為會有人來迎接他,幫其脫困。這人或是已故的親人,或是已故的朋友,通常都是認識的人,有時其至不止一人。也有人說是他人生中的「守護天使」。當然,和自己一樣,同樣是靈體。他們到來,要麼幫助死者到另一個世界,要麼通知死者時候未到,你要回去。

除了見到親人或骨友的靈體之外,最重要的是見到光。這光起初是昏暗的,但是它很快變亮,變成一種世上不曾見過的強光。有人說光呈黃白色,白色多一點。散發出熱量,令人有溫暖的感覺。這強光說來奇怪,雖然很亮,但並不刺眼,也不掩蓋周遭的事物。最奇妙的是,轉述的人都認為這光有強烈的人性,散發著愛意和溫暖的感覺。這光包圍死者的靈體,令他覺得舒適和安逸,完全無法抗拒這光的吸引力。

這光出現之後,很快會和那人交流。如同和其他靈體交流一樣,並不是使用日常的語言,也沒有物理上的聲音,光的意思直接貫注於亡者的意識裏面,而亡者的心思亦完全坦露於光之前,光會做出即時的反應,並且完全理解亡者的心思,其間容不下誤解和撒謊。這種超越日常語言的溝通,甚至有死而復生者無法再用母語覆述對話的內容。

光很快就向亡者發出訊號,根據多位亡者的解讀,他們都會理解為一條問題。這條問題類似:「你準備好了接受死亡了嗎?」或「你準備好了嗎?」。或理解為「你的一生做了些甚麼?」或「可以向我介紹一下你的一生嗎?」前一種解讀強調準備,後一種解讀強調完成,但他們想表達的應該是相同的意思。

光的問題沒有責難的意思,因為亡者都感到光傳來愛意和包容。光的提問,只是一個開始,接下去是光陪伴著亡者回顧一生。這是一種「全景式」的回顧,速度很快,一幕接住一幕,順著時間次序播放。也有些人說並不是順著時間播放,而是一瞬間所有事在腦中一閃而過。雖然這種回顧很快,但都栩栩如生,色彩生動,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三維影像,像看電影或者看商店的橱窗,有的會動,甚至有的人會再一次體會到當時那個場景的感受。人們說既看到生命中精華的部份,也能看到最微小的細節。

光陪伴亡者回顧人生時,會引導亡者注意兩方面:愛護他人,學習知識。藏傳佛教都提到中陰身遇到明光的事,而且中陰聞教大解脫也強調把握認證這明光而渡脫輪迴;這光也令我聯想到理學家所講的「良心發見」,這個「見」字讀賢遍切,通現。「發見」就是emerge,而不是這詞現代意義的discover。天人如何合一?就在於人心最能透露天心。你的心無愧這明光,說是天人合一也未嘗不可。

有一點奇怪的是:就算這明光沒有出現,這種一生大事回顧都好可能在瀕死經驗中感受到。這光存在,回顧往往比較完整。不過,不論光是否存在,回顧都是迅速、生動、準確。

回顧過後,很多時人們都說到界限,一條生死的界限。有人說是一攤水、一團煙霧、一扇門、一道在曠野中的籬笆或者只是一條線。有人說,光對他說:你想死嗎?跨過這條線,你就會知道死是甚麼。那人跨過那條線時,但覺前所未有的安寧、平靜、無憂無慮。

當然,能夠講述死的人都是從死歸來的人。這些人,當初初發現自己已經死了的時候,都會很震驚並且想盡辦法返回自己的身體。但隨著死的逐步深入,體會過死的滋味之後,他們又很不情願回來,甚至排斥回到自己的身體。尤其死得夠透,例如已經去到見到光的階段,這種情緒就更強烈。他們回來,不是由於俗世有他們放不下的責任,就是其他靈體說尚不是時候。也有人說由於在世的人不斷祈禱令他死不去不斷回來,要停止祈禱才可順利死去。嚐過死的滋味的人被救後都很失望,所以你們要明白我為甚麼渴望死。

圖片說明:黑暗隧道的盡頭,總有驚喜等待你。